当代心理与行为神经基础
心理学观点:一种观察心理学议题的方式或取向。
任何心理学议题都可以根据不同的观点来加以研讨。
心理学许多议题,是需要综合多种观点,采取折中取向。
生物观点
心理现象:原则上都以某种方式与脑部及神经系统的活动相对应。
生物取向(biological perspective)的研究意义,在于区辨出行为和心理现象下的生物神经过程。
行为观点 聚焦于可以观察的刺激与反应上,并认为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作用与强化作用的结果。
认知观点 部分系回归于心理学的认知基础,部分则是对行为论观 点倾向忽略人类复杂的活动(计划、做决定和沟通)的狭溢所作出响应。【现在的认知研究也关注(知觉、记忆、推理、决策、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)】
现代认知研究不同于19世纪以内省法为基础的认知研究。而是在假设作为前提:
- 唯有研究心智历程才能完全了解有机体的所作所为
- 心智历程的研究可着眼于对特殊行为的客观观察,但以内在心智历程的观点来加以解释。
心理分析观点 的基本假设是:大多数行为的产生来自无意识过程(unconscious process),即人们不自知但却可影响其行为的思想、恐惧和欲望等。必须以某种方式加以处理,禁止这些冲动,只是强迫让它们由意识进入无意识,但是它们不会消失,会以情绪问题、心理疾病症状或社会认可的艺术和文学活动方式表现出来。
注:弗洛伊德认为人类与动物一样受到基本本能的驱使。此论点并未广为人类心理学者所接受,但是与某些生物学者以及研究动物攻击行为的心理学者的观点一致。
主观论者的观点 是主张人类行为是他所知觉的世界,而非客观世界的函数。
与认知论同样都是源自格式塔的传统而对抗行为论的狭隘论点。虽于认知论同源,但主观论更普遍出现在社会与人格心理学领域中,并且认为,要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,必须紧紧扣住人们自己“对情境的定义”而这种定义会因文化、个人过去经历与当时的情绪状况而异。
【这种观点(主观论)最为开放,会受到文化、个别差异,以及动机与情绪的影响】
主动构建自己主观现实的理念,有赖内省法。当然主观论者并非完全依赖主观的自我报告,因为假设人们 无法看到个人建构的主观现实。而这就是——
朴素的现实主义(naive realism)即是指人们会倾向于将自己构筑好的、主观的现实,理解为忠实地表现了客观世界。
概念:
描绘人们在考察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时高估倾向性因素(谴责或赞誉他人)、低估情景性因素(谴责或赞誉环境)的双重倾向。
基本归因错误或者基本归因偏差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,往往会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为其内在因素,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响
基本归因错误产生原因:
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,与其他的环境因素相比,行为者的行为是最容易观察的信息。个人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注意到,而社会环境、社会角色、情境压力等外部条件则难以引起注意,于是,我们就忽视了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,而过多地强调个人自身的原因。
此外,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,我们有一种基本的信念,觉得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于是,在分析行为的原因时,我们就会追溯个人自身的原因。比如,我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的生活状况与自己的努力奋斗有很大关系,所以,当我们看见一个人生活拮据时,可能会想:“为什么你不勤奋一点儿呢!”